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快讯 >

要闻速递:“低糖、无糖”背后的甜味剂

时间:2023-05-25 10:14:26    来源:广州日报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无糖、低糖产品如今更受到青睐。《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建议,居民蔗糖的摄入量每人每天不超过25克,倡导使用天然甜味物质和甜味剂取代蔗糖。甜味剂既能满足市民对甜味的渴求,又能做到低糖、无糖,近年来颇受市民追捧。记者调查发现,甜味剂不仅普遍存在饮料中,各类食品中也存在,甚至连腌制类的咸菜都会使用甜味剂。


(相关资料图)

不过,世界卫生组织本月发布一份关于非糖甜味剂的新指南,建议不要使用安赛蜜、阿斯巴甜、糖精钠等非糖甜味剂来控制体重或降低非传染性疾病风险。有关糖和甜味剂对人体的影响,学术界也有着不同的声音。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调查 超市食品和饮料中普遍有使用甜味剂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减糖控糖的相关政策,代糖由此走进公众视野。代糖指的是人工甜味剂,如三氯蔗糖、阿斯巴甜、甜蜜素等,以及天然提取物如甜菊糖苷、罗汉果苷等,还有一些糖醇类功能糖如赤藓糖醇、麦芽糖醇等。

在政策引导和国民健康意识提升的驱动下,食品饮料行业掀起了低糖、无糖的消费热潮,记者探访多家商超发现,甜味剂在食品和饮料中普遍存在。记者查看多款无糖、低糖饮料上的包装信息,发现人工甜味剂频频出现在配料清单中。某超市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如今年轻消费者更倾向于喝无糖、低糖的饮料。市民王女士表示:“无糖饮料不含糖却有甜味,满足了我既想减肥又想吃甜食的愿望。”

无糖产品的线上销售也同样火爆。记者在电商平台搜索“无糖饮料”,发现多个品牌的饮料产品都推出了无糖系列。据艾媒咨询2022年调研,中国消费者对碳酸饮料含糖的看法主要为偏好低糖(55.7%)、偏好无糖(23.0%);还有调查显示,某电商平台站内“无糖、低卡、低脂”等关键词的主动搜索量2年来增长了34%。

不只饮料,食品中也普遍存在甜味剂使用情况。记者在某超市食品区看到,一款咸味花生就添加了甜蜜素、糖精钠等多种甜味剂;而在一款饼干中则添加了山梨糖醇、赤藓糖醇等甜味剂。记者随后查阅各种食品包装发现,面包类、果冻类、水果罐头类、调味料类、脱壳熟制坚果等产品均有甜味剂的身影。意想不到的是,连咸菜类腌制食品也有使用甜味剂作为调味。

检测 甜味剂超范围、过量使用现象依然存在

记者了解到,尽管甜味剂被允许使用,但也存在超范围、超剂量使用的情况。如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今年关于15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情况的通告中,一款麦香酥麻花的糖精钠检测值就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记者查阅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各地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抽检报告了解到,在蔬菜腌制品、水果蜜饯、坚果及炒货、冷冻饮品以及果冻中都有出现甜蜜素超标,不仅农贸市场、非品牌、散装食品中存在,正规超市的产品也存在违规添加甜味剂的情况。去年8月,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就对某企业进行处罚,因其经销的进口橙汁检出安赛蜜不合格。而按规定,果蔬汁属于食品添加剂例外产品,安赛蜜属于不能添加到果汁里的甜味剂之一。

今年5月19日,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关于10批次食品不合格情况的通告称,广东某食品企业生产的逍遥八仙果,其甜蜜素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属于超限量使用;今年3月17日,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26批次食品不合格情况的通告也直指甜味剂超限量使用问题:某食品厂生产的脆甜荞头,其糖精钠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深圳市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食品实验室对2020年广东省广州市、佛山市、清远市市售的16类、合计1018份食品样品中甜蜜素的含量进行测定显示,蜜饯凉果类、腌渍的蔬菜类、糕点类和饮料类4类食品中部分样品的甜蜜素含量均超过国家标准限值,风险较高。

此外,年轻人喜欢的奶茶和烟火味十足的豆浆也存在违规使用甜味剂的情况,最主要表现在使用了不得添加于饮料类食品的糖精钠,其次是超限量使用甜蜜素。而街边小店所卖的馒头也存在类似问题:今年2月,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57批次食品不合格情况的通告称,数家点心店加工自制的馒头,其甜蜜素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监管 允许使用甜味剂 一旦滥用将严厉查处

对于甜味剂的应用,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对允许使用的甜味剂品种以及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都有具体规定。

2019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指导意见》,要求食品生产经营者(含餐饮服务提供者)严格按标准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进一步加强食品添加剂使用监管,防止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特别提到,积极推行减盐、减油、减糖行动,科学减少加工食品中的蔗糖含量,倡导使用食品安全标准允许使用的天然甜味物质和甜味剂取代蔗糖。同时也要求,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加强食品原辅料控制和检验,对食品原辅料中包含的食品添加剂合并计算,防止食品添加剂的超范围超限量使用。

在甜味剂混合物广泛应用的同时,也应警惕多种甜味剂组合使用的安全性问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提醒,我国食品中甜味剂的联合使用现象普遍,有45.61%的食品使用2种及以上的甜味剂,最常见的前5种甜味剂依次为安赛蜜、阿斯巴甜、甜蜜素、三氯蔗糖和糖精钠。

甜味剂一旦发现被滥用,相关部门也将严厉查处。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已要求辖区市场监管部门及时对不合格食品及其生产经营者进行调查处理,责令企业查清产品流向,采取下架、召回不合格产品等措施控制风险,并进行整改;同时要求辖区市场监管部门将相关情况记入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并按规定在监管部门网站上公开相关信息。

甜味剂并非必然选择

天然甜味剂相对安全风险更小

“目前来看,甜味剂作为蔗糖替代物已经形成一种趋势。”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华霄认为,甜味剂并不是必然选择。“根本问题是当前消费者从食品中摄入能量过多,超过了人体正常需求。”在他看来,不是甜味剂或糖本身不好,而是过量不好。“一些市民为了克制能量摄入过多而选择零卡的甜味剂替代高能量的白砂糖,但如果日常能遵守膳食指导,做到能量平衡,那就不需要刻意规避白糖,也不需要选择甜味剂来代替。”

华霄认为,天然甜味剂和人工甜味剂都属于食品添加剂,如果按照食品添加剂国家标准来使用,可以认为都没有安全问题。“但如果在长期摄入的情况下,可以认为天然甜味剂更健康,因为天然甜味剂已经在自然界长期存在,其结构更容易在各种代谢途径中被代谢掉,不会累积在人体内。”

华霄介绍,天然甜味剂一般是指从植物中提取得到的,目前实现商业化生产的主要有三种,其中在全世界用得最多最广泛的天然甜味剂是甜菊糖苷,它是从南美洲一种菊科植物的叶片中提取出来的天然物质,而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甜叶菊种植国和甜菊糖苷生产国;此外,罗汉果里面的罗汉果苷以及甘草中的甘草酸也是天然甜味剂,但这两种甜味剂目前因为种植量和生产成本问题,价格相对较高,没有大规模推广。

但即使是天然甜味剂,在学界也存在争议。华霄说,目前已有很多科学研究认为甜菊糖苷具有正面的生理功效,如调节代谢、对抗心血管疾病等,但也有观点认为包括甜菊糖苷在内的甜味剂欺骗了大脑的甜味神经,可能会引起胰岛素分泌混乱,但该说法还没有被证实。“总之,各种甜味剂在法规范围内都是安全的,但长期摄入的话,理论上天然甜味剂安全风险更小一些。”

对于市民选购带甜味剂的食品或饮料,华霄建议优先选择添加天然甜味剂的。“天然甜味剂的原料是植物,并且有较长的食用历史,像甜菊糖苷在人的大肠中可以被微生物发酵代谢;而人工甜味剂则是通过化学反应合成的,人体一般不能代谢,安全性存在一些疑问。”

标签:

青藏高原最大中心城市发现多种珍稀野生动物影像

中新网西宁5月25日电 (记者 孙睿)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专家连新明25日向中新网记者透露,通过近一年来的观测,在青藏高原最大中

2022-05-25

湖北一男子在赣病逝 家属捐献器官挽救3人

中新网南昌5月25日电 (记者 吴鹏泉)江西省红十字会24日消息,湖北一男子在江西南昌因病逝世,家属在悲痛中捐献其器官,挽救了3名重症患者

2022-05-25

湖北云梦全县域恢复实施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

(抗击新冠肺炎)湖北云梦全县域恢复实施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 中新网孝感5月25日电 据湖北孝感市云梦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通告,该县全

2022-05-25

手语律师唐帅:让法治阳光照亮无声世界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我们的新时代丨手语律师唐帅:让法治阳光照亮无声世界 新华社重庆5月24日电 题:手语律师唐帅:让法治阳光照亮

2022-05-25

中国援柬中医张大武:升华中柬医患友谊的“关键钥匙”

中新网金边5月25日电 (记者 欧阳开宇)“大医博学,厚德济民”——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院训。在张大武看来,这句话也是一把升华中柬医

2022-05-25

(中国这十年·吾乡)“邂逅雪豹”带热高原小镇

记者 李江宁 摄 " >

2022-05-25

“但凡有可能,就去做好它”

西北工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党总支书记王震—— “但凡有可能,就去做好它”(奋斗者正青春) 在西北工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党总支书记王

2022-05-25

上海通报嘉定区1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排查情况 一地列为中风险地区

中新网5月25日电 据“上海发布”微信公众号消息,5月25日上午举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赵丹丹介绍,

2022-05-25

上海嘉定区公布1例无症状感染者所涉及区域和场所

中新网5月25日电 据“上海发布”微信公众号消息,5月25日上午举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嘉定区副区长王浩介绍:5月24日

2022-05-25

在家里坐着就能赚到养老钱?37名老人落入高额返现陷阱

37名老人落入高额返现陷阱 本报讯(记者倪建军 通讯员黄洪福 张建军)老年人在家里坐着就能赚到养老钱!只要办理店铺的会员卡成为会员,凡一

2022-05-25